出處的熱門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出處的熱門精選/列表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什麼意思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的出處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什麼意思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的出處

08-05
1、“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意思是沒事的時候應該攝心靜坐,讀書的人都是有福的人。這兩句話反應了對平日忙忙碌碌沒有時間修行養性的人和沒有時間機緣讀書的人的一種感慨。2、出自阮葵生的《茶餘客話》。《茶餘客...
雨雪霏霏的雨的讀音 雨雪霏霏的出處

雨雪霏霏的雨的讀音 雨雪霏霏的出處

08-05
1、雨雪霏霏的雨拼音:[yù]。2、雨(yù):雨為動詞,雨雪指下雪像下雨一樣,形容雪很大。3、雨雪霏霏出自《詩經·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譯文: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鬱鬱蔥蔥意思 鬱鬱蔥蔥的出處

鬱鬱蔥蔥意思 鬱鬱蔥蔥的出處

08-05
1、鬱鬱蔥蔥,漢語成語,拼音是yùyùcōngcōng,意思是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生機勃勃的樣子。出自漢·王充《論衡·恢國》。2、漢·王充《論衡·恢國》:“初者,蘇伯阿望舂陵氣鬱鬱蔥蔥。”3、近義詞:生機蓬勃...
秋高氣爽中的秋高通常指的是 秋高氣爽出處

秋高氣爽中的秋高通常指的是 秋高氣爽出處

10-15
1、秋高指的是天空透明度好,雲彩很稀疏所以顯得天空很高很清澈。2、出處: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3、例句:夏日的炎熱在一段時間的經過後終於離別了,現在的天氣在經過炎熱的酷暑後轉...
擇其善者而從之之的意思 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出處

擇其善者而從之之的意思 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出處

08-05
1、意思: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2、擇其善者而從之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
葉落知秋意思 葉落知秋的出處

葉落知秋意思 葉落知秋的出處

08-05
1、葉落知秋,漢語成語,拼音是yèluòzhīqiū,意思是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出自《五燈會元》。2、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葉落知秋,舉一明三。”3、用法:緊縮式;作定語、...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什麼梗出處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什麼梗出處

11-01
這個梗來源於一句臺詞:“秋天第一杯奶茶,是留給自己的溫暖。”出自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該句臺詞因電影情感深刻,被網友廣泛轉發和引用,演變成了一個流行的網路用語。...
己溺己飢意思 己溺己飢的出處

己溺己飢意思 己溺己飢的出處

08-05
1、己溺己飢,漢語成語,拼音是jǐnìjǐjī,意思是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出自《孟子·離婁下》。2、《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
安不忘危盛必慮衰的意思 安不忘危盛必慮衰的出處

安不忘危盛必慮衰的意思 安不忘危盛必慮衰的出處

08-05
1、意思是:身處安全之地不忘記危險,在強盛時必定考慮到衰敗之後的事。出自《陳湯傳》,選自東漢班固所著《漢書》。2、節選原文:且安不忘危,盛必慮衰,今國家素無文帝累年節儉富饒之畜,又無武帝薦延梟俊禽敵之臣,獨有一陳湯耳!假...
典故五車書的主人公是誰 典故五車書的主要人物及出處

典故五車書的主人公是誰 典故五車書的主要人物及出處

08-05
1、典故五車書的主人公是惠施。2、五車書,典故名,典出《莊子·天下》。惠施的方術很多,本事很大,他讀的書要五輛車拉。後遂用“五車書、書五車、五車、五車讀、惠子書、惠車、學富五車”等指書多或形容讀書多,學問深。...
沐候而冠是什麼意思 沐猴而冠的出處

沐候而冠是什麼意思 沐猴而冠的出處

08-05
1、沐猴而冠的讀音mùhóuérguàn。意思為: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2、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譯文:...
什麼近山識鳥音上一句 近山識鳥音的出處

什麼近山識鳥音上一句 近山識鳥音的出處

08-05
1、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意思:臨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靠近山林,時間長了,就會知道林中鳥兒的習性。2、出自:《增廣賢文·上集》原文節選: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3、譯文:臨近水邊,時...
未生而養出自哪裡 未生而養出處

未生而養出自哪裡 未生而養出處

08-05
1、未生而養出自《論語》一書。2、《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
鞭長莫及意思 鞭長莫及的出處

鞭長莫及意思 鞭長莫及的出處

08-05
1、“鞭長莫及”意思是指雖然鞭子很長,但總不能打到馬肚子上,比喻距離太遠而無能為力,在句子當中一般做作謂語,定語。2、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3、“鞭長莫及”與愛莫能助都有雖然想幫助,但力量...
年少無知太倉促和你走上不歸路是什麼歌 年少無知太倉促和你走上不歸路出處

年少無知太倉促和你走上不歸路是什麼歌 年少無知太倉促和你走上不歸路出處

08-05
1、年少無知太倉促和你走上不歸路出自:《錯過的情人》。2、歌詞:愛一個人有多苦只有自己最清楚付出了全部青春已荒蕪原來只是一個錯誤年少無知太倉促和你走上不歸路昨夜夢難留今夜難有夢我和你都是在演出我也不想裝糊塗...
恰如其分意思 恰如其分的出處

恰如其分意思 恰如其分的出處

08-05
1、恰如其分,漢語成語,拼音是qiàrúqífèn,一指說話辦事不過分;二指辦事或說話十分恰當合適。出自清朝李綠園《歧路燈》第108回。2、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8回:“賞分輕重,俱是閻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無不欣喜。”3、...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什麼意思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文內容及出處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什麼意思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文內容及出處

08-05
1、“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2、原文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
歲月湧入人潮而我只敢問今朝是什麼歌 歲月湧入人潮而我只敢問今朝出處

歲月湧入人潮而我只敢問今朝是什麼歌 歲月湧入人潮而我只敢問今朝出處

08-05
1、歲月湧入人潮而我只敢問今朝出自《遊子吟》。2、歌詞:青石橋斜風細雨擦溼哪一段回潮鞦韆搖新綠靜靜悄悄生怕催人老小巷邊遊子換了鬢角問門前老少哪一處拆了三兩長道告別不太早戲腔:贈我一場醉來日無滋味若用膝下骨可...
什麼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什麼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出處

什麼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什麼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出處

08-05
1、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意思是:迎著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賓士,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3、“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
一而衰再而竭三的意思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出處

一而衰再而竭三的意思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出處

08-05
1、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枯竭了。2、出自《曹劌論戰》。原文: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fú)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點厾的意思是什麼 點厾解釋及出處

點厾的意思是什麼 點厾解釋及出處

08-05
1、點厾,讀音diǎndū,漢語詞語,指畫家隨意點染,是畫花卉的一種技法。2、出處:清·朱象賢《聞見偶錄·沒骨畫》:“吳中畫花卉者,舊有二種。一曰點厾,一曰勾染。點厾者,隨筆點抹,以成其花葉,甚不經意,自有生趣。”...
隨它吧隨它吧回頭已沒有辦法是什麼歌 隨它吧隨它吧回頭已沒有辦法出處

隨它吧隨它吧回頭已沒有辦法是什麼歌 隨它吧隨它吧回頭已沒有辦法出處

08-05
1、隨它吧隨它吧回頭已沒有辦法出自《隨它吧》。2、歌詞:隨它吧隨它吧回頭已沒有辦法隨它吧隨它吧一轉身不再牽掛白雪發亮鋪滿我的過往沒有腳印的地方孤立國度很荒涼我是這裡的女皇漫天飛霜像心裡的風暴一樣只有天知道...
孺子可教說的是誰的典故 孺子可教的出處

孺子可教說的是誰的典故 孺子可教的出處

08-05
1、孺子可教說的是張良的典故。2、解釋: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3、讀音:rúzǐkějiào。4、引證: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裡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患不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患不寡而患不均的出處

患不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患不寡而患不均的出處

08-05
1、意即不論有國的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應擔心人少,只需擔心財富分配不均;不要擔心財富不多,而只需提防境內不安寧;財富分配均平,便無所謂貧窮;人民和睦相處,便不覺得人少;境內安寧就沒有亡國的危險。2、孔子在《論語·季氏》第...
不成功便成仁是誰的典故 不成功便成仁出處簡介

不成功便成仁是誰的典故 不成功便成仁出處簡介

08-05
1、不成功便成仁春秋戰國時期出自《論語》的一句諺語。意為如果不成功,那麼便成全仁。2、簡單地說,“仁”就是仁德。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