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片場

當前位置 /首頁/電影/歐美片場/列表

哈利-波特迎來劇終時刻:歡迎重回麻瓜的世界

”  最終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無法進入,她也沒有找到讓哈利的對角巷,不過她卻收到了來自哈利·波特主演丹尼爾的回信。這一次,她成了最後一場《哈利-波特》(微博)長沙觀影會的組織者,“買了首映的票,這一次就算媽媽反對也要去。

哈利-波特迎來劇終時刻:歡迎重回麻瓜的世界

最終篇太驚豔了,情緒渲染很強大,它無疑是系列電影中最棒的一部——儘管最後哈利娶錯了姑娘,丟開了那根無與倫比的魔杖,伏地魔也成了電影史上最沉默的惡魔。——《娛樂週刊》

8月4日零點,《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全國公映。隨著這場終極之戰的上演,10年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也將畫上個句號。

10年前,哈利11歲。瘦小,帶著圓眼鏡,笑得簡單青澀,在霍格沃茨列車上邂逅了他一生的朋友赫敏和羅恩。

10年後,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的臉上,隱約看得到鬍子刮過的印跡;艾瑪-沃特森擦上深色脣彩,搖身一變成了《VOGUE》7月刊上的性感女郎;魯珀特-格林特,也已是有著一把山羊鬍的大叔,神情總有些驚慌。20歲出頭的他們,頂著閃閃發光的名頭,迴歸到真實世界中來。專題採寫/本報記者龔義群

進入魔法世界前,丹尼爾更迷科波菲爾

最終篇中,哈利已不是當初那個笑得簡單、眼神裡滿是興奮和警惕的小男孩,而是一個充滿了冰冷殺氣的年輕人。

影片的最後,勇敢的哈利和他的死對頭伏地魔,在霍格沃茨城堡面對面對抗,充滿了魔法的光芒像閃電一樣。這就是前面所有劇集鋪墊的那場戰爭。

然而,時間回溯到10年前,在那列火車帶著哈利、赫敏和羅恩開往霍格沃茨學院時,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艾瑪-沃特森、魯珀特-格林特,也不過是三個普通的10歲小孩。丹尼爾甚至對哈利-波特興趣全無。在他八九歲時,父母就給他讀過最早的兩本哈利·波特叢書,但他一點也不感冒,反而對BBC於1999年出品的迷你劇《大衛-科波菲爾》相當著迷。即使後來得知要出演哈利,他興奮的理由也只是——這樣會有更多的時間呆在學校外面。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將帶來怎樣的改變。

13歲那年,他去到日本做宣傳,5000多人等候在機場。尖叫聲中他撞上了一個女孩,說了句“不好意思”,那女孩便暈了過去——對他來說,這或許比魔法更難理解,後來他對《娛樂週刊》說,“那很奇怪”。

艾瑪渴望重新做回赫敏

10年過去,關於哈利-波特的一切都結束了。

“在最後拍攝的幾天,我很情緒化,常常會哭出來。最後的這一部電影,完全是要處理好‘失去’,而且只能靠自己經歷這些。”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艾瑪-沃特森說,拍攝完成後的幾個月裡,她都在渴望著再重新做回赫敏。她有很多遺憾,不能跟拉爾夫·費因斯(伏地魔的扮演者)有更多的對手戲,甚至在劇組沒有吃夠糖果和巧克力。再後來,她嘗試著通過在布朗大學學習文學來忘記這一切的結束,也開始做模特、接其他電影角色。“一年前,我們就已經完成拍攝。我必須說,這一切結束後,我常覺得失落,”羅恩的扮演者魯珀特說,“它已成為我生活中固定的一部分,卻突然就沒了,相當難受。我一直很懷念這一切,我想念每一個人”。

魔法道具

分院帽(Sorting Hat):一頂磨得很舊、打著補丁、髒得要命但是會思想的尖頂巫師帽,能看出學生具備何種才能,從而將他們分到適合的學院。

飛天掃帚(Broomstick ):魔法交通工具,相當於魔法世界腳踏車。

金色飛賊(Golden Snitch):魁地奇比賽當中最重要的球。胡桃一般大小,有著銀子做成的翅膀,飛行極快。只有金色飛賊被抓住,一場魁地奇比賽才能結束。

魔杖(wand):施展魔法必備的武器。魔杖選擇它們的主人。

妖怪們的妖怪書(The Monster Book of Monsters):哈利在三年級時所需的書籍,是由保護神奇動物課的新教授海格選定的。這種書會咬人,只有輕輕撫摸一下書脊才會安靜下來。

火焰杯(Goblet of Fire):三強爭霸賽中挑選勇士的魔法器具。

魔法規律

再強大的魔法,也無法讓死去的人復活

魔法不能憑空變出食物,也不能創造出並不存在的實物

魔法不僅屬於人類,還屬於妖精與小精靈

魔法不是完全代表善者神靈的工具

魔法只是魔法,一種調節巫師界的技術

這10年你得記住的經典場景

校長辦公室 一個寬敞、美麗的圓形房間(上圖)。牆上掛滿了昔日的男女老校長們的肖像,他們都在各自的相框裡輕輕地打著呼嚕。進入校長辦公室需要口令,鄧布利多喜歡用甜食做口令,比如“蟑螂堆”。

九又四分之三站臺 位於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的9號和10號站臺之間,穿過中間的那堵牆後,可以看見霍格沃茨專列……

霍格沃茨禮堂 除了基本功用外,還兼作食堂和考場。分院儀式也在這裡舉行。施過魔法的天花板能顯現天空的樣子。

有求必應屋 霍格沃茨最神祕的地方,它能根據使用者的意念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但前提是不能違背魔法世界的物質法則。

斯萊特林密室 霍格沃茨學院創始人之一斯萊特林將密室作為蛇怪的巢穴,傳說他此舉是為了清除學校裡麻瓜出生的學生,只有斯萊特林後人才能開啟它。後來我們得知,開啟它只需要會說蛇佬腔……

魁地奇球場 魔法世界的足球。不同的是,這是項空中擊打運動,需要使用三種球:鬼飛球,遊走球和金色飛賊。

對角巷 進入魔法世界中的一條重要街道,隱藏於倫敦破釜酒吧後的小天井中,通過用魔杖敲打垃圾箱邊上的牆磚可以進入。這是一條鵝卵石鋪砌的步行街。

陋居 韋斯萊一家的房子。據羅琳女士描述,“它以前似乎是個石頭壘的大豬圈,後來在這裡那裡添建了一些房間,壘到了幾層樓那麼高”。

古靈閣 魔法世界裡唯一一家銀行,由妖精經營。提供儲蓄和保險箱租賃業務,號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銀行。

格里莫廣場12號 布萊克家族的豪宅。小天狼星繼承後把這裡變成了鳳凰社總部。位於倫敦兩座簡陋的麻瓜房屋中間,被“赤膽忠心咒”所隱藏,還被施了不可標繪咒,在地圖上也無法標繪出來。

劇終時刻,歡迎重回麻瓜的世界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成功確實令人驚歎。它向我們展示了其主角在戲裡戲外的成長過程,隨著丹尼爾的不斷成長,電影中的哈利也漸漸長大,這在以前的任何電影或任何書本無法看到。這個系列電影,不僅僅是一部書的改編,更是書與熒屏之間共生共發展的奇蹟。——《衛報》

“一切都將終結。”《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的人物海報上赫然寫著這句話。8月4日,這部陪伴了影迷10年的電影將隨著正邪終極大戰在霍格沃茨學院打響,那些承載著爛漫童年、迷惘青春、或複雜或悲傷的成人世界的成長記憶,也將隨哈利·波特一起漸行漸遠。

從2001年第一部上映到最後的結束,在並行的空間裡,哈利-波特從小正太長成了大叔,許多做著魔法夢的哈密瓜們從學校走進了社會,故事結束了,他們也長大了。正如一位鐵桿哈利·波特粉絲所感慨的,“10年了,我們沒有等來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通知書,等來的是社會的入場券……”哈密瓜們,歡迎進入麻瓜的世界!專題採寫/本報記者 沈參

2001年,11歲的哈利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通知書。那一年你在幹什麼?

“這麼多年,經常會夢到魔法,夢到自己踏上了霍格沃茨的列車,自己在跟食死徒決鬥。”長沙影迷果子這樣說道,《哈利·波特》第一部上映時,她還在讀國小。即使到現在,已經知道那個魔法世界不存在,還是會在夢裡出現,“前兩天還夢到了伏地魔。”

那一年,陶倚冉才4歲。現在,陶倚冉正在網路上積極組織長沙哈迷的觀影會,“向《哈利·波特》系列做最後的告別!”

那一年,《哈利·波特》百度貼吧資深吧主 Monica·Evana還在讀七年級,10年後,他們都長大了,可是和果子一樣,他們還在做著那個有關魔法世界的夢,“也許在大家不知道的地方,魔法界的各位正好好生活著呢……”

沒有找到對角巷,她收到了哈利的來信

關鍵詞:對角巷、九又四分之三站臺、貓頭鷹、丹尼爾

三年前,迷了哈利-波特多年的小晴放棄了美國的大學,去了英國倫敦,“衡量了老半天,還是覺得英國有我更喜歡的東西。”

第一次踏上英國,她像被海格帶到對角巷裡的哈利一樣,對見到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時候看到貓頭鷹很激動,還有第一次去Victoria車站坐火車,看見9和10站臺就一直在想四分之三站臺的事。”

最終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無法進入,她也沒有找到讓哈利的對角巷,不過她卻收到了來自哈利·波特主演丹尼爾的回信。“來英國後第一封信就是寫給丹尼爾的,結果收到了兩次回信。收到信的一刻,房東看著我的瘋狂模樣說,你會把我的房頂掀掉!”

沒有成功出逃,還好等到了最後一次首映

關鍵詞:霍格沃茨通知書、巫師袍、魔杖

14歲的陶倚冉現在還相信這個魔法世界的存在,“可是11歲的時候在陽臺上等了好久,一直沒有等到霍格沃茨的通知書。”

第三部裡,13歲的哈利因為對威農姨丈那個傲慢又霸道的姊姊瑪姬姑姑使用了魔咒,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出逃,而13歲的小冉的第一次出逃是為了去英國看《哈利-波特6》的首映。“當時聽說有朋友要從北京飛去英國看哈六的首映式,我激動得不行,拿著媽媽的身份證買了機票。”她還記得自己當時是穿著巫師袍拿著魔杖來到的北京。“一路上大家都在用白眼看我。估計覺得這姑娘瘋了。”

結果哈利的出逃被魔法部部長康尼留斯揪了回來,而小冉在酒店住了一晚後,醒來見到的是追來的媽媽,“媽媽問我沒護照你怎麼去外國,我才知道還要簽證!”最後票給了姐姐,自己哭得死去活來,還被媽媽拉著回了家。

這一次,她成了最後一場《哈利-波特》(微博)長沙觀影會的組織者,“買了首映的票,這一次就算媽媽反對也要去。”

沒等來自己的赫敏,他等來了劇終

關鍵詞:赫敏、秋-張、羅恩、好人卡

七年級的時候,長沙男孩陳卓拿著媽媽單位裡發的電影票,去看了很多場電影,唯一記住的是《哈利-波特》,並不是因為魔法,而是喜歡上赫敏這個姑娘,他迷赫敏的聰慧勇敢,也覺得在哈利身上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

電影放到了第三部,哈利喜歡上了拉文克勞的姑娘秋·張,而那時候上了大學的陳卓,也喜歡上了一個跟赫敏一樣的姑娘,“哈利鼓起勇氣邀請這個中國女孩一起去舞會,結果秋·張早已答應和塞德里克開始約會。而陳卓喜歡了三年的“赫敏”,也最終給了他張好人卡,“當時想過,如果成功了,帶著她一起去看場《哈利-波特》。”

故事結尾,赫敏跟羅恩在一起了,哈利跟秋·張談了一場戀愛又分了。到了劇終時刻,大學畢業的陳卓已不大去電影院看電影了,“但這一部還是會去,從1的正太,到3和4的成長,再到6的迷茫,到最後7的結束,就像是在看自己從一個孩子到一個成年人的過程。”

“沒等來霍格沃茨的通知書,等到了社會的入場券”

關鍵詞:《哈利-波特》前三部、海外、同學聚會、最後一批80後

2001年,哈利和赫敏、羅恩在開往霍格沃茨的列車上初次見面。也是在2001年,還是七年級的楊雅如記得,全班瘋搶三本《哈利-波特》:“那時班上60多人,書全部翻爛了,後來大家經過了反覆討論,把書捐給了希望工程,不過有些對不起那些孩子,書太破了……”

10年後的8月4日,當年的一群同學,約好了一起去看《哈利-波特7》的最終版,曾經瘋狂的這群哈迷,現在分散全球各地。為了哈利·波特最後一部,大家決定回來,“票已經買了,最後一部,要把2D、3D、IMAX 3D一遍遍看,看完痛哭一場。”

在大家重聚時, 8月3日,來自湘潭的龍菁菁卻啟程去美國——隨著《哈利-波特》的終結,最後一批80後也已進入社會,無法像之前一樣隨心所欲,“10年了,我們沒有等來魔法學院的通知書,等來的是社會的入場券……”

”  最終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無法進入,她也沒有找到讓哈利的對角巷,不過她卻收到了來自哈利·波特主演丹尼爾的回信。這一次,她成了最後一場《哈利-波特》(微博)長沙觀影會的組織者,“買了首映的票,這一次就算媽媽反對也要去。

《哈利-波特》系列產品亦受歡迎

在羅琳的筆下,這個故事整整有7部,四萬兩千頁;螢幕上也有8部電影,將近20小時的放映時間。再加上其他一些衍生產業,這個系列已是大眾文化中最成功的經濟現象。——《紐約客》

1997年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說發行到終結篇電影上映,14年間《哈利-波特》已經從圖書領域,伸展到影視、唱片、主題公園甚至食品行業。有媒體報道稱,由其所創造的經濟效益超過585億美元,已上映的7部電影的總票房更創造了好萊塢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

雖然《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該系列電影的終結篇,但並不意味華納兄弟在其身上找不到掘金點了。在未來,《哈利-波特》風暴仍將持續,只是以另外的方式滲透到全球粉絲的生活中。《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商業運作的成功,能給國產電影帶來怎樣的啟示?

專題採寫/本報記者李芳明

經驗

鎖定目標觀眾,就能獲得票房強心劑

《哈利-波特》系列如此成功,國內電影投資人高軍將其祕訣歸結為“對目標觀眾的鎖定”。

市場期待是票房強心劑

“‘哈迷’這個群體很穩定,甚至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這一點是可以啟示國產電影製作人的。‘以銷定產’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為《哈利-波特》小說是出現在電影前面,它本身就擁有大量的讀者,所以對於電影的期待值很高。”

高軍認為市場期待是票房強心劑。“不在於故事如何,只要把握好商業運營模式至少(票房)壓力不大,就是順風順水在做了。我認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並不是這個系列電影的終結,他們(華納兄弟公司)可以拍《哈利-波特》前傳啊,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在巨大利益驅動下,這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這個系列中最賣座的話,那華納兄弟公司為什麼要急流勇退呢?這就像宣佈退役運動員要復出一樣!”

衍生產品不斷創造財富

去年的《哈7(上)》長沙零點首映場上,一名身穿霍格沃茨學院服的外國“哈迷”引起所有觀眾側目。但凡“哈迷”,收集《哈利-波特》電影的衍生產品就跟吃飯一樣平常,這些衍生品幫助《哈利-波特》不斷創造財富。

高軍說:“所有電影衍生產品是有票房瓶頸的,而國產電影很少有突破這個瓶頸的。比如《哈利-波特》在美國定位面向青少年,青少年是電影消費主流人群,他們對衍生品興趣很大,這就像國內小孩對《喜羊羊與灰太狼》那麼喜愛,這是一個市場規律,越是以青少年觀眾為主的影片,越能突破瓶頸,衍生產品就越有銷路。之所以國產影片的衍生產品不豐富,是因為國產電影面向青少年定位的很少,再加上沒有分級制度,所有影片都定位6歲—60歲人群,這樣能有什麼衍生產品?我記得有一次在河北偏遠小山村裡,看到不少孩子穿著喜羊羊的T恤,一問才知道兩塊錢一件,由此可見,國產電影衍生產品市場還處在發育階段。”

差距

中國電影產業不發達,缺少品牌

“國產電影不要說拍系列電影,就是拍續集都很少!”在高軍的記憶中,還是上個世紀50年代末的老片子《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有過續集,接著才是2008年的《葉問》,這兩部影片時間跨度近半個世紀。

談及原因,高軍認為還是在於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不發達,缺少品牌。“拍攝續集前提一定要基於原(第一部)作品的成功。”高軍說,這個道理國產電影人都知道,但能做到的卻很少,難度在於“延續性”:“首先是故事延續,其次人物也要延續,如何超越自己往往是最難的。”

“偽續集”讓國產片難成系列

高軍還特別提到了一個詞“偽續集”。“就拿《葉問》來說吧,近20年以來,《葉問》是觀眾自發發出掌聲的片子,所以投資方抓住時機推出《葉問2》,但問題就來了,在《葉問2》上映之後,《葉問前傳》、《功夫詠春》等等跟風面世,這些和《葉問》沒關係,無非是投資方抱著投機、搭車的心態來做的,這種一窩蜂現象會給原系列生產片方熱情打折扣,為什麼沒有《葉問3》了,就是那些濫竽充數的作品把市場搞亂了。”

國產衍生產品不夠實用

在長沙不少影院,觀眾都可以找到出售電影衍生產品的專櫃。

萬達院線長沙區域副總經理周毅表示,影城售賣的衍生產品多是進口片的,如這次《哈7(下)》片方推出了哈利的眼鏡作為主打產品,眼鏡可以用來看3D影片,此外還有魔法杖、披風等。“我們很希望國產電影在衍生產品方面做開發,之前《建黨偉業》就有徽章,但不像進口大片那樣有整體設計,大多數造型單一,不能貼近生活,你看《變形金剛3》的產品就有瑞士軍刀、汽車專用工具,雖然價格有點小貴,但是很實用。”

案例

國產驚悚系列需要升級換代

就目前而言,能談得上“系列”的國產電影屈指可數,不得不提到的是以“午夜”、“密室”主打的驚悚題材,而它們往往以小博大成票房黑馬。

但高軍直言,以上這些“系列”其實是有問題的。“這些電影往往都是低水平製作,一定要升級換代,不然就不可能超越自己前一部了,這會導致觀眾形成不太好的消費心理。”

升級換代伴隨而來的無疑是高風險,在高軍看來,“既然你要投資做電影,就必須承擔風險,低水平的複製會毀掉國產電影的藝術。”

[數字]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上映日期:2001.11.16(北美) 2002.1.26(中國)

票房(美元):北美3.17億 全球9.74億

《哈利-波特與密室》

上映日期:2002.11.12(北美) 2003.1.24(中國)

票房(美元):北美2.62億 全球8.78億

《哈利-波特與囚徒》

上映日期:2004.6.4(北美) 2004.9.10(中國)

票房(美元):北美2.49億 全球7.95億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上映日期:2005.11.18(北美) 2005.11.18(中國)

票房(美元):北美2.9億 全球8.95億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上映日期:2007.7.11(北美) 2007.8.11(中國)

票房(美元):北美2.92億 全球9.38億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上映日期:2009.7.15(北美) 2009.7.15(中國)

票房(美元):北美3.02億 全球9.34億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上映日期:2010.11.19(北美) 2010.11.19(中國)

票房(美元):北美2.89億 全球9.48億

[哈利-波特新品牌]

高階衍生品

據《第一財經週刊》報道稱,摩華納兄弟公司每年有約15%的利潤來自各種哈利-波特的相關業務。JK羅琳和華納兄弟公司在對哈利-波特相關產品開發上很是小心,後者放棄紀念品,轉而開發魔杖、“魁地奇”魔法掃帚等更精緻、售價更高的衍生產品。

旅遊景點

以哈利-波特為主題的公園,華納兄弟去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環球影城的冒險島開設了一個,今後還會考慮在世界其他地方開設。除此之外,華納兄弟打算把拍攝這8部電影的倫敦攝影棚改建成為一個博物館式的旅遊景點,預計在明年4月對外開放。

新系列作品

公司還打算開發哈利-波特電子遊戲等線上業務。小說作者JK羅琳還在為網站Pottermore撰寫更多素材。與此同時,華納兄弟公司還擁有羅琳2001年出版的《神奇野獸如何找到它們》和《神奇的魁地奇》兩本書的視聽作品改編權。說不定,JK羅琳有興趣繼續寫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