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星聞

當前位置 /首頁/明星/大陸星聞/列表

臺灣歌手胡彥斌出道照片 從未換東家他音樂隨年代成長

臺灣歌手胡彥斌出道照片   從未換東家他音樂隨年代成長

從18歲的《文武雙全》到最新一張《失業情歌》,音樂上胡彥斌已經從早期的R&B路線慢慢向KTV情歌路線轉移。轉變其實並非偶然,和胡彥斌同期出道的張敬軒,也在...

在華語歌壇,胡彥斌是屈指可數從出道以來沒有換過東家的歌手。雖然他堅守崗位,但他的老東家卻經歷從步升音樂、百代唱片到金牌大風的改組“三步曲”。人還是那些人,但胡彥斌的音樂風格、歌壇定位和過去相比卻早已大相徑庭。16歲拿到“亞洲音樂節”最具潛質獎的胡彥斌,在2002年初的音樂誠如當年剛剛上位的80後一代,是一覽無餘的少年心氣。胡彥斌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天花亂墜的語言,在R&B初出茅廬時勾勒出了內地海派藍圖。與當時周杰倫時代裡的雙節棍、忍者圖騰一樣,胡彥斌呈現出了《和尚》、《超時空愛情》,這些別具一格又能自成一派的R&B小品。和日後歌壇上千篇一律“中國風”相比,2003年萌芽狀態下寫出的歌詞和旋律更具靈氣,這也為胡彥斌的下一次轉型奠定了實踐的基礎。

從18歲的《文武雙全》到最新一張《失業情歌》,音樂上胡彥斌已經從早期的R&B路線慢慢向KTV情歌路線轉移。轉變其實並非偶然,和胡彥斌同期出道的張敬軒,也在將音樂陣地挪到香港後,入鄉隨俗的開始了港樂K歌音樂人生涯。繼續大走K歌路線的《失業情歌》中,胡彥斌保持他聲音優勢的同時,也透射出其浸泡歌壇多年後養成的成熟大氣兼備的心態,那就是他終於明白了歌手的最高境界,不為唱歌而唱歌、不為突破而突破的道理。音樂最終變成了生活化語言的一種提煉。

從18歲的《文武雙全》到最新一張《失業情歌》,音樂上胡彥斌已經從早期的R&B路線慢慢向KTV情歌路線轉移。轉變其實並非偶然,和胡彥斌同期出道的張敬軒,也在...

不管是專輯中標誌性的失戀情歌《不曾後悔》《空位》、詠歎親情的《父親》還是翻唱羅大佑的《閃亮的日子》,胡彥斌均毫不留情的去掉了歌手最愛犯的炫技、浮誇、過於個性化的毛病,而是呈現出了一個細膩深情、更大眾化的自己。

這樣的創作態度在《筆墨登場》《林妹妹》兩首歌曲中更是可見一斑。對於最容易出彩的“中國風”作品,胡彥斌沒有大張旗鼓的肆意渲染,而是給作品“釋壓”。濃妝淡抹總相宜,事實證明胡彥斌抓住了《筆墨登場》的傳統幽默勁兒,《林妹妹》也重於亦古亦今故事講述,並不突兀的R&B元素讓人聽後唯有莞爾。正是這樣不加修飾放諸四海皆成文的題材和情感,才能催生出最後萬人KTV的景象。而胡彥斌在專輯中所塑造出來的自然服帖效果,正是來源於這種流行卻不流俗、大眾卻不從眾的態度。

當然胡彥斌並不滿足於一個不動聲色的溫和敘述者,沉溺於卿卿我我的情情愛愛也只會流於平庸。而此時出現的主打歌《失業情歌》,卻是胡彥斌從一個唱作歌手到一個人文唱作歌手的重要轉折點。而實際上《失業情歌》的確一舉兩得。作為上張《男人KTV》的姐妹篇,它既最大程度上的發揮了胡彥斌的旋律長處,又能在旋律的基礎上在歌詞內涵下足功夫做足文章,用最具共鳴性的民生話題,直通聽眾的中樞神經。

從18歲的《文武雙全》到最新一張《失業情歌》,音樂上胡彥斌已經從早期的R&B路線慢慢向KTV情歌路線轉移。轉變其實並非偶然,和胡彥斌同期出道的張敬軒,也在...

雖然討論的依舊是愛情面包哪個重要的問題,但在物價房價創新高、上崗創業舉步維艱的“蝸居”大背景下,胡彥斌為一首情歌以賦予了更多的社會意義。

不難想象,在肆意宣洩的KTV包房,這首沉甸甸的《失業情歌》又將抹殺多少男兒淚。專輯中另一首《你買單還我買單》沒有主打歌那麼煽情露骨,卻是藉助了電子搖滾的迷幻劑,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反映了80後的生存危機。從這個意義上說,胡彥斌又一次成功扮演了80後代言人的角色。
從年少不知愁滋味到朝九晚五辛酸淚,胡彥斌的10年是一部80後創作歌手的成長史。胡彥斌的成熟不僅僅是會寫K歌了、去臺灣發展了。他知道情歌是建立在柴米油鹽的滋味上的,這便讓甜的發膩的“愛愛愛”第一次有了生活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