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片場

當前位置 /首頁/電影/華語片場/列表

影片甲午風雲 中日甲午戰爭精彩重現

影片《甲午風雲》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影片甲午風雲 中日甲午戰爭精彩重現

甲午風雲是由林農導演、李默然主演的影片《甲午風雲》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該片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追求凝鍊、明快、濃烈、深沉的藝術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雖然以中國北洋水師的戰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悲慘屈辱的歷史,塑造成了一部氣勢磅礴的傑出藝術經典。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運送中國士兵的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與歷史不符),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優秀話劇演員李默然相當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鄧世昌,他那敦厚偉岸的外形,剛毅深沉的氣質,以及純熟而富於激情的演技,使這個歷史上傑出的愛國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聳立在銀幕上。尤其是鄧世昌遭到貶斥後彈撥琵琶曲“十面埋伏”抒發胸臆的深沉悲憤,迴腸蕩氣!

影片《甲午風雲》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李默然以其剛毅深沉而又富於激情的表演,使這位愛國志士的形象成為銀幕藝術經典。片中致遠號炮手王國成以及投降派李鴻章、方伯謙等形象,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追求凝鍊、明快、濃烈、深沉的藝術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

在此影片中,有些鏡頭純屬虛構的:1、劉步蟾並非貪生怕死之輩,實為民族英雄,也不存在劉步蟾在大東溝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的情況。80年代之後,史學界逐漸為其平反。劉步蟾之所以長期被人誤解,是因為他與洋人顧問泰萊關係不和,故而泰萊後來在自己寫的書中對劉步蟾多加貶損,以致後人長期不明事實。

影片《甲午風雲》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2、丁汝昌與鄧世昌關係極為不合。電影裡,丁汝昌與鄧世昌關係融洽。其實恰好相反,因為丁汝昌小農意識強,在劉公島做起了房東生意,而鄧世昌執意住艦,得罪了丁汝昌。
3、西洋各國並無偏袒日本。電影裡,西洋各國與日本沆瀣一氣。其實,中日戰爭期間,西洋各國嚴格維持中立,並無偏袒日本,且因日艦於豐島海戰中擊沉英國船隻“高升號”的行為導致英國與日本關係緊張。
4、鄧世昌從未因請戰而被革職。電影裡,鄧世昌曾因向李鴻章請戰而被革職。事實上,鄧世昌僅在1880年任“鎮南”艦管帶期間因“鎮南”艦在海洋島發生觸礁事故而被革過一次職。